《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著 陈万煦译

 

第三十五章 欧洲大陆的商业政策

 

 


  我们在本书第二编已经指出,合理政治最高的终极目的是一切国家都联合起来,处于共同的权利法律之下;只有在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之间目前存在着的猜忌与冲突转化为同情与和谐以后,它们在文化、繁荣、权力、工业各方面达到了尽可能的均等,只有这样,这个目的才能实现。但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极悠久时间的一种工作。现在各国之间由于多种原因,彼此分裂、排斥,最主要的原因是领土方面的纠纷。到目前止,欧洲各国领土的划分并不符合自然事理。的确,关于领土划分的公平而自然的基本条件,人们即使在理论上也还未能取得一致。有些人认为国家领土应当按照首都的需要未决定,不必顾到语言、商业、种族等等因素,使首都得以处于中心地位,得以尽量避免国外侵略的危险。他们希望有广阔的江河作为边界。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理由显然更为充足,认为构成更好国界的是海岸、山脉、语言和种族,而不是广阔河流。现在也还有些国家,缺乏发展世界贸易与建立海军时所不可缺少的港口与海岸。

  无论哪一个国家,如果已经有了内部发展与保持政治及工商业独立所必要的领土,还要向外扩张,略取土地,那就违反了合理政策;因为这种不自然的领土扩张,必然激起披侵略国家的仇恨,并将使之耿耿在心,矢志不忘,结果使得胜的一方因保有这一地区而需付出的牺牲,将远远超过它由此所得的利益。现在大家是不考虑国家领域应当如何公平合理地划分这个间题的,因为其中还牵涉到属于另一性质的许多利害关系。同时还有未可忽视的一点是,关于疆土的修正,现在要算是对各国极关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的奋斗是认为理所当然的,实际上这一点在许多情况下是诉诸战争的正当理由。

  还有一些足以使各国之间引起争执的原因是,目前在工商业、航运业、海军与殖民地占有这些方面利害关系上的冲突,以及在文化程度、宗教与政治状态这些方面的差异与分歧。再加上各个王朝与政权各有它的利害观点,就使这些情况在多方面更加复杂。

  但是另一方面,出于某些国家彼此之间的同感,也可以造成对另一些国家仇视的原因。比较衰弱的国家会共同反对强大的国家,独立自主受到危害的国家会共同反对侵略者,在海上缺少出路的国家会共同反对海军强国,在工商业方面有缺陷的国家会共同反对企图垄断工商业的国家,半开化国家会共同反对文明国家,君主国家会共同反对实行民主或部分民主政体的国家。

  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某一时期可以与意向及利害关系相同的那些国家结为同盟,以反抗在这些方面同它们相冲突的国家。但是意向与利害关系彼此之间的冲突是错综复杂、变化不定的,因此同盟关系也随时会发生变化。国与国之间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可以变成敌人,反过来也是这样;只要牵连到了某些重大的利害关系或原则,它们彼此之间不论原来是友是敌,就会互相抵拒,或互相靠拢。

  各国之间的势力均等这一点应当是一个终极目的,这是政治家们所久已认识到的。但是我们时常听到的所谓维持欧洲均势这种说法,实际上的含意并没有别的,只是弱国对于强国的侵略,企图加以限制而已。然而人们往往把它们的眼前目的与最终目的相混淆,反过来也是这样。

  国家政策的当前任务总是在于要看清楚,当牵涉到种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因而要进行绮结同盟与谋求均势的活动时,在哪一点上是眼前最迫切的;为了达到在这。一点上活动的目的,所有别的问题都可以暂时润开,不加考虑。

  当欧洲各王朝、君主与贵族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对抗1789年的革命潮流时,关于权力与商业方面的一切问题都置之度外,它们的这种政策是正确的。

  法兰西帝国所采取的方针不是革命而是征服,这种政策也是同样正确的。

  拿破仑企图通过大陆制度成立大陆联盟,来反抗英国海军与商业的优势力量;但是他在这方面要想获得成就,必须首先设法解除欧洲大陆各国在被法国征服这一点上所存的疑惧心理。他失败了;因为各国对于他在大陆上所占优势的恐怖、畏惧,大大超过了海军优势使它们受到的损害。

  法兰西帝国瓦解以后,大陆联盟的目标也就不复存在。从此以后,大陆各国就不再受到革命潮流与法国征服欲这两方面的威胁。但是当抵抗革命、抵抗法国征服的期间,英国在工商业、海运事业、殖民地经营与海军力量这些方面的优势却有了大大提高,从这时起,大陆各国所注意的,又一变而为联合法国,共同向那个商业与海军的优势力量作斗争。但只是由于对过去来自法国方面的恐怖印象过深,因此对于一向同它们并肩作战的那个战友,没有能充分提高警惕,这就造成了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的局面。神圣同盟是一个政治上的错误。

  这个错误,通过意大利革命,也给它自己带来了惩罚。神圣同盟不必要地引起了一个已不存在的或者至少在长时期内不会再起的反对力量。对大陆各国说来很侥幸的是,七月王朝竭力设法平息了法国的革命潮流。法国为了七月王朝的利益,为了巩固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订立了同盟关系。英国订立这个同盟是为了保持它的商业优势。

  当法国觉得它的七月王朝和君主立宪政体基础已经充分稳固的时候,英法联盟就不复存在;一方面法国对于海运、海军力、工商业与国外殖民地,则又成为当前注意的问题。显然,法国在这些问题上与大陆其他国家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这时七月王朝如果能使国家行政各部门的意见趋于一致,把那些由革命运动激起的领土问题搁开,竭力安定人心,消除大陆各国对于法国的革命与侵略意向的恐怖心理,那么怎样建立大陆联盟,共同抵御英国的海军优势,就会成为当时的主要问题。

  但是当时居于欧洲中心地位的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能负起天然宜于由它担当的任务,这就成为欧洲大陆进一步团结的莫大障碍。这个欧洲的中心部分,凭着它的地理位置,凭着可以消除邻国恐惧侵略心理的中央宪法,凭着宗教自由和世界主义精神,最后,凭着它所具有的文化与权能,关于各国领土的划分、政体的原则、国家的独立自主与权力这一切问题,原来是可以成为欧洲大陆东部与西部之间的调解人的;但是它当时却成为东部与西部各国争攘的根源,各方都想把它拉到自己这一边,而它自己则由于国内缺少团结而奄奄不振,它的意向所在,倏而偏于这方,倏而偏于那方,也始终举棋不定。

  这时德国如果能把它自己与它所属的沿海地区,以及与荷兰、比利时、瑞士联合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商业与政治的统一体,如果这个强大的国家机构,能够使彼此可以相容的代议政体与当时的君主及贵族利益融合一致,那么德国就可以使欧洲保持长期和平,并可以使自己成为可靠的大陆联盟中心。

  英国的海军,即使不以船只数目论,也在战斗力上远远地超过所有其他国家,因此海上势力较弱的各国,只有把它们的海军力量互相联合起来,才能在海上敌得过英国,这一点是极其明显的。由此可见,每一个在海军力量上较弱的国家,对于所有其他情况相类国家海军的维持与发展,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而且其他国家的各个部分过去一直是分裂的,它们或者根本没有海军,或者即使有也极其微弱,所以应当把自己组织起来,构成一个联合的海军力量。谈到对付英国的问题,假如俄国的海军力量有所削弱,在法国与美国方面就要遭受损失,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假使德国、荷兰与此利时构成一个共同的海军力量,对它们来说就都有好处;因为这些国家如果彼此分离,在英国优势力量之前只能算是一个随从,如果能够联合起来,就能加强对这个海军优势国家的抵抗力量。

  这些力量较差的国家所有的商船,只能适应自己国际贸易上的需要,没有一个是有余力的,也没有一个在工业上的力量能够大大超过其余国家。因此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理由要害怕其余国家的竞争。但是它们对于英国力量足以压倒一切的竞争,却有着自卫的共同利害关系。英国的优势工业力量向来是通过荷兰、比利时与汉撒城市进而控制大陆市场的;因此怎样使英国失去这些通道是它们所必须共同注意的一个问题。

  由于输入热带产品时主要是用温带的工业品来偿付的,就是说前者的消费所依靠的是后者的销售,因此每个工业国家都应当努力建立与热带地区的直接贸易关系。如果次一流的工业国家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利害关系,并且依照这一点所指的方向进行,那么就没有一个国家在热带地区会占有范围特别广大的殖民地,会在这些方面居于特殊有利地位。拿英国来说,如果它现在所努力以赴的目的能够实现,就是说它能够使印度生产它所需要的殖民地产品,在这样情况下它与西印度群岛之间进行的贸易也仍然是有限度的,那就是它用工业品从西印度群岛换取到的殖民地产品,以能够转售给别的国家的数额为限。假使它不能把这些产品转售给别的国家,那么西印度群岛的占领对它就毫无用处。这时它要么任其自由,要么把这部分的贸易让给别的工业国家,除此以外,它别无办法。由此可以推定,所有海上势力较弱的国家遵行着这样的政策并互相进行支援时,是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推定,假使荷兰参加德国商业同盟,假使荷兰的殖民地与德国有了进一步密切的联系,这两个国家并没有一个会受到损失。

  自从南美洲和西印度群乌的西班牙及葡萄牙殖民地得到自由以后,工业国家企图以工业品直接交换殖民地产品时,就不必一定要在热带地区保有自己的殖民地,这些得到自由的热带地区市场是自由的,任何工业国家只要具有在这些自由市场从事竞争的能力,就可以同它们进行直接贸易。但是必须使这些热带地区普通享有繁荣与道德、和平与安宁、法律秩序与宗教自由,才能生产大量殖民地产品,消费大量工业品。因此,凡是海上势力较差的、尤其是没有殖民地或即使有也极有限的那些国家,应当联合一致,使上述情况成为现实,这是它们共同的利益所在。对英国说来,它在商业上已经居于优势地位,这些地区的情况如何,对它的关系不大;因为在它自己独占的东印度群岛与西印度群岛的市场上,它已经获得或者至少可以希望获得充分的殖民地产品的供应。关于极端重要的奴隶制问题,也必须部分地在这个观点下来加以判断。英国对于解放黑奴这件事抱有很大热情,其间含有很大成分的博爱与善良动机,这种热情使英国国民性格增添了很大的光彩,我们绝不抹煞这一点。但是我们对于英国关于这一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如果从它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来考虑一下,就不能没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其间还不免混杂着政治动机与商业利益关系。这些结果是:(1)黑人原来的情况是杂乱、散漫,与野兽生活相去不远的。突然获得自由以后,就迅速地转变到高度的个人独立自主生活,结果将使南美洲与西印度群岛热带产品的产量极度降低,最后甚至会减至于零。圣多明谷就是一个榜样,那里的千真万确的情况是,自从法国人和西班牙人被逐出以后,生产年年大量减低,而且还在继续减退中。(2)自由的黑人不断地想多得工资,但是只愿为了供应生活上最不可少的需要而劳动,因此自由的结果只是促使他们走向怠惰。(3)另一方面,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以殖民地产品供应全世界需要的丰富资源。我们部知道,印度人的性格既勤恳耐劳,而且在饮食与其他欲望方面力求节制,尤其是由于宗教戒律禁止肉食,一般生活极为俭约;此外在那里存在的一般现象是:当地人民缺乏资本,土地对于蔬菜种植极度适宜,种姓的限制很严,寻求工作的竞争很激烈。

  这一切情况所产生的结果是,印度的工资同西印度群岛与南美洲的相比,不论在后列两处种植园工作的是自由黑人还是奴隶,前者比后者要低得多;结果印度在开放了贸易并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施政方针以后,它的生产势必有高度增长,从而使英国不但能从印度取得一切它自己对殖民地产品的需求,而且可以有大量余额运销别国,这样情况的实现为时当已不远。由此可见,西印度群岛与南美洲的生产降低以后,英国不会受到损失,因为其他国家的工业品对那些地区也是有所输出的;不仅如此,印度市场是英国独占的,它所需的工业品是全部由英国供应的,假使印度的殖民地生产事业因此居于压倒的优势地位,英国还能大有所得。(4)最后,我们可以说英国还有一种用意,它是要想借了解放奴隶这一事件对实行奴隶制的美国各州造成一种威胁,这种解放运动蔓延得越广,美国黑奴企图获得自由的愿望就越加受到激发,美国受到的威胁就越大。如果我们凭着公正的立场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当可看出,这是在笼统的博爱主义动机下为了某些方面的利益而提出的,但是这种博爱主义的尝试对于它们究竟是否有利却值得怀疑,至少可以说,对于有赖于同南美洲与西印度群岛进行贸易的那些国家是不利的。这些国家可以很有理由地提出一系列问题。由原来的奴隶状态突然转变到自由身分,对黑人本身未说,比维持现状是否会更加有害?黑人现在已经习惯地处于几乎同牲畜一样的服从状态,要教育他们养成自愿劳动与节约的习惯,这是不是需要几个世代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从奴隶状态到自由身分的过渡期间采行一种温和的农奴制形式,开始时就对农奴所耕种的土地给予一定的利益,使他对于他的劳动成果能享有应得的份额,一方面让地主保有充分权利,从而迫使他保持着勤恳工作与遵守秩序的习惯;这样做是不是可以更好地达到目的?如果从被奴役突然转变到自由,势必造成大群游民,陷于贫困、烂醉、懒惰、邪恶、形同乞丐的状态,这就叫做自由的黑人,拿这样的情况与爱尔兰的悲惨境遇相比,就是那里最落后的状态也要算是繁荣与文明了;上述办法是不是比这样一种演变要值得想望些?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相信英国人的确具有诚意,要想使世界上一切的人都能享有同他们自己同样的自由,他们在这方面的热情竟这样高涨,因此即使对于事物的自然进展是不能越级冒进的这一点没有能顾到,也必须加以原谅;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冒昧地提出儿个问题。印度人四种姓中的最低阶级与美国黑奴比较,情况是不是更加悲惨,更加难以忍受?对于这种最悲惨的人,英国人的博爱精神却从来未曾有所激动,这是怎么回事?英国人的立法也从未没有过问到这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怎么回事。英国人利用这种悲惨状态想尽了一切方法使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却从没有想到怎样来直接改善这部分人的生活,这是怎么回事?

  英国对待印度的政策使我们想到了东方问题,即使我们对于当前最关切的一切政治上的问题,例如关于领土纠纷,关于各王朝、贵族、宗教的利益,关于各国的情势等等,能暂时搁开,也不能不注意到,欧洲大陆各国在东方问题上共同有着重大的国家经济利害关系。各国现在虽然能暂时把这个问题尽量放在后面,但是这个问题必然会不断地以新的力量再度抬头。这是一切有思虑的人久已得出的一个结论,认为象土耳其那样的一个国家,它的宗教、道德、社会和政治基础已经彻底破坏,就象一具僵尸,虽然由活人从旁扶持着没有倒下去,终究还是要腐烂的。土耳其人的情形是这样,波斯人、中国人、印度人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情形也都是这样。亚洲腐朽的文化只要与欧洲的新鲜空气一接触,就化为齏粉;现在印度已经在英国的保护之下,将来欧洲迟早会感到对整个亚洲也有负责保护的必要。在这样一些地区与民族的极度混乱中,没有一个国家是值得或能够加以维持或革新的。因此,亚洲各国的全部瓦解看来是无可避免的;要使亚洲获得革新,唯一办法是注入欧洲的有生力量,普遍推行基督教,推行欧洲的道德律与秩序,实行从欧洲移民并采用欧洲的政治制度,只有这样,革新才有可能。

  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从事于这样的革新时可能遵循的途径,那么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东方物产的富饶,那里的大部分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有大量的原料与形形色色的必需品,尤其是热带产品,足以供应欧洲工业国家,为了取得这些物资而进行交换时,就为欧洲工业开辟了无限广泛的市场。从这种情形看来,似乎是出于天意的指示!当从事于这样的革新时,同一般对未开化民族进行教化一样,所必须走的道路是工业品对农产品的自由交换。由于这个原因,欧洲各国首先必须牢牢遵守的一个原则是,不能容许任何欧洲国家在亚洲任何地区享有独占的商业利益,任何国家在那里所享受的待遇,不能容许丝毫高出其他国家。如果东方的主要商业中心能够辟为自由城市,欧洲移民对当地统治者按年缴纳税款以后能够享有自治权利,那就特别有利于这种商务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应当仿照英国在印度的政策,由欧洲委派事务官留驻当地统治者的所在地,他们关于促进治安、秩序与文化这些方面的意见,当地统治者必须听从。

  还有一点与所有欧洲大陆国家有着共同利害关系的是,由地中海到达征海和到达波斯湾的两条航线,既不应为英国所独占,也不应由于亚洲方面的蛮横而被阻塞。把保护这些重要据点的责任交托给奥国,对一切欧洲国家来说是最好的保证。

  还有,欧洲大陆各国一般说来对于这样一个原则的维持与美国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这个原则就是“自由船舶装运自由商品”;作为中立国家,它们所应尊重的,只是个别口岸的实际封锁,而不是封锁整个海岸线的片面声明。最后,为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共同利益,关于荒野的、无人的地区的占领原则,似乎应当加以修正。从前教皇可以把一些岛屿或地球上的某些部分作为礼物,随意赠送,甚至用笔一挥,就可以把世界分成两个部分,把这一部分派给某人,把那一部分派给另一个人;这种现象现在看起来已经成为笑柄。但是现在的情形是,某人在地球上某处竖了一个杆子,上面缚了一块绸子,这个人对于整个这一地带的权利就能获得认可,这难道可以认为比上述现象更合情合理些吗?假使岛屿的面积并不怎样大,因此发现者的权利应当受到尊重,象这样的情况或者还可以认为是合乎常情的;但是当问题牵涉到面积不亚于欧洲一个大国那样大的群岛(如新西兰),或者牵涉到比整个欧洲还要大的大陆(如澳洲)时,情况就不同了。在这类情形下,无非是通过了开拓殖民地方式而进行实际占领,然后由于地区的实际殖民地化,就可以享有独占权利,这难道是合于常情的吗?德国和法国为什么对于这些距离英国遥远的地区就没有权利建立殖民地,这我们就不明白了。

  如果我们想到面对着英国在海上的优势,欧洲大陆各国之间共同的利害关系有多么大,我们就会深信,对这些国家说未,就没有比团结更重要的了,也再没有比大陆战争破坏性更大的了。近一世纪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大陆各国彼此之间每有一次战争,结果就必然使那个岛国在权力、财富、工业、海运与殖民地占有各方面的优势有所增长。

  因此我们不能否认,拿破仑的大陆制度关涉到欧洲大陆需求和利益这些方面的观点是正确的,虽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拿破仑企图实施这一计划(它本身是正确的)时的方式却违反了其他大陆各国的独立自主和利益。拿破仑的大陆制度有三个重大缺点,因此受到了打击。首先,它企图建立法国的大陆优势来替代英国的海上优势;它并不以其他大陆国家地位的共同提高与势力的彼此均衡为依据,而只是要使这些国家陷于屈辱地位,陷于土崩瓦解,使法国从中享受利益。其次,法国自己实行排斥其他大陆国家的商业政策,一方面却要求在这些国家里进行自由竞争,最后,这个制度几乎完全破坏了大陆各工业国家与热带地区之间的贸易,因此不得不使用代用品,作为这种国际贸易被破坏以后的补救办法。

  这种大陆制度概念将重新抬头,随着英国在工业、财富与权力这些方面优势的继续增长,大陆各国对这一制度的怀念将越来越深切,这一点现在已经很明显,此后将越来越显著。但同样肯定的是,只有法国具有充分远见,从而避免再蹈拿破仑的覆辙,只有这样,大陆各国联盟才能获得良好成就。如果法国倒行逆施,与一切公道及实际形势相违反,企图以德国为牺牲,扩张自己的疆域,从而迫使其他大陆国家同芙国携手,这在法国方面将是一个愚不可及的行动。

  如果法国要想把地中海看作是它自己的一个湖泊,要想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国和南美洲取得独占势力,这种想法也同样是愚不可及的。

  只有大陆国家彼此之间的自由结合,才能产生有效的大陆制度,由此发生的利益应当由参与者均等享有,只有以此为目的(也就是只有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这个制度才能顺利进行;要使第二流海军国家能获得英国海上优势的重视,从而不必借助于武力,就可以使后者对力量较差国家的合理要求有所让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只有走这一条路,再没有别的办法。大陆工业国家只有靠了这样的联盟,才能与热带地区保持关系,才能在东方和西方主张权利,才能确保这些权利。

  英国是处心积虑要保持它的优势地位的;当它看到大陆国家通过彼此之间的协定与条约关系,在工业力量上将相互提高,在海运事业与海军力方面将相互加强,关于对未开化与未垦殖地区的教化与开拓以及与热带地区的通商,它们也将竭力主张它们生来应有的那一份权利,当它看到了这类情况时,无论如何是要感到不痛快的。然而,展望一下未来的形势,英国关于这些方面种种不利情况的顾虑,就应当可以完全消释。

  使英国上升到现在的崇高地位的同样一些原因,将使美国(也许在下一世纪)在工业、财富、权力方面增长的程度,胜过英国目前所处的地位,就象英国现在胜过小小的荷兰的情况一样。出于自然的趋势,美国人口在上述期间将积极增加,它的人口、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意志将传布到整个中美和南美,就象现在传布到邻近的墨西哥地区一样。所有这些辽阔地区都将包括在这个联邦以内,数以若干亿计的人民将从事于开发这样一片大陆的资源,这一片大陆,在区域范围方面,在自然财富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整个欧洲大陆。西方世界海岸线之长,河流之多,都大大超过了英国,在海军力方面也将在同样程度上大大超过英国。

  自然的趋势迫使法国和德国现在不得不从事于建立一个欧洲大陆联盟以对抗英国的优势地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迫使英国不得不建立一个欧洲联盟以对抗美国的优势地位。到那个时候,英国在对抗美国的优势力量时,将不得不靠了它处于欧洲联合力量的领导地位来寻求保护和安全,并以此作为它失去了的优势地位的补偿。

  因此我们代英国设想,它应当见机在先,应当预知利害,早作准备,及时确立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友好关系,使它对自己只是在同辈中的一个老大哥这样一个身分的观念早早树立起来,这样是对它有好处的。  

前一页
回目录
后一页
秀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