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文选》

拿破仑著 陈太先译

 

第二章 蒙特诺特战役

 

 


  一、进军计划。二、军队情况。三、拿破仑抵达尼斯(1796年3月27日)。四、蒙特诺特战役(4月12日)。五、米列集莫战役(4月14日)。六、迭戈战役(4月15日)。七、圣米克列战役(4月19日)。芒多维战役(4月22日)。八、凯拉斯科停战(4月28日)。九、是否应该渡过波河而更加远离法国?十、副官缪拉经皮埃蒙特把法军胜利的消息带回巴黎。

  一

  撒丁国王由于本国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的看门人。1796年他在进皮埃蒙特的所有山口都修筑了要塞。要经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就必须控制一个或几个这样的要塞。山路不便载运攻城大炮。山上一年中有四分之三时间覆盖着白雪,可以用来围攻要塞的时间很短。因此拿破仑产生了绕过整个阿尔卑斯山脉的念头。他想经过阿尔卑斯山和亚平宁山交界的山凹地区进入意大利。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阿尔卑斯山脉从这儿向亚得里亚海岸延伸,高度逐渐降低;而向地中海岸绵延,高度也逐渐降低。圣则阿科莫山是阿尔卑斯山脉向地中海方向绵延的终点,同时又是亚平宁山脉的起点。亚平宁山脉从这儿起一直延伸到罗马附近的韦利诺山,山势逐渐升高。所以圣则阿科莫山是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的最低点,也就是一个山脉在这儿结束,另一个山脉从这儿开始的所在地。萨沃纳就在这个地方附近,这个海港兼要塞的位置非常适当:它可以作为军队据点,同时又可以作仓库地点。从这儿到马多纳的距离是三英里,两地之间有公路交通。从马多纳到卡尔卡腊是六英里,炮兵在几天之内就可以走完这段路程。卡尔卡腊则有马车道可通往皮埃蒙特及蒙费拉特腹地。所以圣则阿科莫山是进入意大利而不会碰到大山岭的唯一地方。这个地方地势不高,后来在帝国时期人们曾提出计划,打算在这儿开凿运河,以沟通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一方面是经博尔米达河、塔纳罗河和波河通向亚得里亚海,另一方面是由博尔米达河到萨沃纳建造水闸通向地中海)。经萨沃纳、卡迪邦、卡尔卡腊和博尔米达进攻意大利,还可以指望把撒丁军队和奥地利军队隔开,因为这样进军对皮埃蒙特和伦巴迪亚的威胁相同:法军可以进攻都灵,也可以进攻米兰。对皮埃蒙特军队来说,以保卫都灵较为有利,对奥地利军队来说,则以保卫米兰比较有利。结果势必使他们分道扬镳,各行其是。

  二

  敌军总司令是一位出色的军官博利厄将军,他在北方战争中成名。他的军队的一切供应都很充足,这可能使它成为对于法军说来危险的军队。敌军由奥地利军队、撒丁军队和那不勒斯军队三部分组成,人数超过法军一倍;而且他们还可以从那不勒斯、莫德纳·帕尔马和教皇领地上逐步扩充兵员。全军分成两个大军团:奥地利军团和撒丁军团。奥地利军团分四个步兵师(拥有四十二个步兵营、四十四个骑兵连和一百四十门大炮),兵力达四万五千人。指挥官为阿尔然托、梅拉斯、武卡索维奇、利普塔伊和谢博田多尔夫等五位将军。撒丁军团分三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兵力为二万五千人,有六十门大炮。指挥官为奥地利的普罗维腊、拉土尔将军和科利将军。其余的撒丁军队有些在守卫要塞,有些在阿奥斯提公爵统率下守卫着边境,以防御法国的阿尔卑斯方面军。

  法国军队分为四个作战步兵师和两个骑兵师,分别由马塞纳、奥热罗、拉加尔普、塞律里埃、斯田热耳和基耳默等六位将军统率。兵力计步兵二万五千人,骑兵二千五百人,炮兵、工兵及后勤部队二千五百人。总共为三万人。军队名册上原有十万零六千人,但是被俘的、死亡的和开了小差的占三万六千人(早应进行定期的核对以便勾销虚额)。留在第八军区的有二万人,他们驻在土伦、马赛、阿维尼翁等地,守卫罗尼河口至瓦尔河口的战线。他们只受政府调动,而且只是保卫普罗文斯省。余下的五万人驻扎在瓦尔河左岸,其中有五千人尚在住医院,有七千人是预备步兵、骑兵(二千五百人无马)和炮兵。能够参加远征的只有三万三千人。这三万三千人中有八千人(包括步兵和炮兵)须留在尼斯、维耳夫朗舍、摩纳哥、热那亚海岸及萨奥尔德若海岸,担任防卫;还要在从阿尔让提埃尔山口到塔纳罗一带的阿尔卑斯山脉各主要山岭上担任前哨警戒。骑兵的情况最糟,他们虽然长期在罗尼河一带休整,但是连牲口饲料也不能很好供应。

  在尼斯和昂提布的军火库里有许多大炮,可是运输工具不够。所有拉车的马全都饿死了。国库十分空虚,尽管政府想尽办法,但它发给出征军队的经费仅仅是二千金路易多尔①和一百万期票;而期票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兑现。军队中的一切都感到缺乏,而想从法国获得任何东西又不可能。所以军队只能指靠打胜仗。它只能在意大利平原上组织自己的运输,寻找拖大炮的马匹,使士兵有衣穿,使骑兵有马骑。然而法军仅有三万人和二十门大炮,而对方兵力有八万人,二百门大炮。在大会战中,人数上的弱点以及炮兵骑兵的不足,都决定了法军不能作持久战斗。因此,它必须迅速调集兵力来弥补人数不足的缺陷,以灵活性来弥补炮兵不足的缺陷,以选择适当阵地来弥补骑兵不足的缺陷。法军士气旺盛这一点比敌人有利。他们在阿尔卑斯山顶和比利牛斯山顶曾卓著功勋并得到了军事锻炼。物资缺乏、贫困和艰苦是训练好兵的学校。

  ①路易多尔是法国17、18世纪的金币名。——译者

  三

  3月27日,拿破仑抵达尼斯。舍烈尔将军向他介绍的军队情况比他原来设想的还要坏。粮食供应不好,肉早已不供应了。供运输用的只有五百匹骡子。要靠它们来驮运三十多门大炮简直不可想象。情况日益恶化,必须当机立断。军队不能再驻扎在现在的地方了。因此,摆在前面只有两条出路:前进或者后退。为了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面前,并以辉煌的和具有决定性的胜利使敌人惊呆,拿破仑下令前进。大本营从战争开始以来就从未离开过尼斯。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总是把自己的单位看作不可移动的机关。他们关怀自己生活上的舒适甚于关心军队的需要。因此,拿破仑叫他们一起远征,把大本营迁移到阿耳班加。

  拿破仑在检阅部队时说道:“士兵们!你们没有衣穿,吃的也不好,政府欠下你们许多东西,可是它什么也不能发给你们。你们在这些悬岩峭壁中间显示出来的勇气和坚忍力量是令人惊叹的,可是这并没有给你们带来任何荣誉,它们的光辉并没有照到你们身上。我想带你们到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里去。富饶的地区和繁华的大都市将受你们支配。你们在那儿将会得到尊敬、荣誉和财富。意大利方面军的士兵们!难道你们的勇敢精神和坚忍力量不够吗?”这位二十六岁的青年将军(他的名字使大家想起土伦、萨奥尔德若和卡伊罗几次战役)的演说博得了一致的欢呼。

  为了绕过阿尔卑斯山、经卡迪邦山口进入意大利,必须把全军集合在它的右翼边缘。要是雪没有盖住阿尔卑斯山所有支脉,这种军事行动是有危险性的。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是最复杂的军事行动之一。塞律里埃带领他那一师布防在加列西奥一带,以监视切瓦附近奥国将军科利所据守的各个阵地。马塞纳和奥热罗所部则布置在洛亚诺、菲纳累和萨沃纳等地。拉加尔普所部配置在能威胁热那亚的地方,他的前卫在切尔沃尼旅长率领下攻占了沃耳特里。法国公使向热那亚议会要求让法军通过博克特山口,还要求交出加维要塞的钥匙。他宣称:法军打算进入伦巴迪亚,他们的行动希望得到热那亚当局的帮助。热那亚市里一片惊慌。议会和政府不停地举行会议。惊慌的反应在米兰也感觉到了。

  四

  惊慌不安的博利厄将军急忙赶来援助热那亚。他把大本营移到诺维,把军队分成三部分:右翼由皮埃蒙特部队组成,由科利指挥,司令部设在切瓦,它的任务是防守斯土腊河和塔纳罗河一线。中路由阿尔热托指挥,司令部设在萨谢洛;他们向蒙特诺特前进,企图在法军向热那亚推进时猛攻法军左翼,截断萨沃纳的沿海道路,以断绝法军后路。博利厄亲自率领左翼经博克特去沃耳特里,以掩护热那亚。

  乍看起来,敌军这样布防似乎很高明,可是弄清楚地形条件以后,就知道博利厄把自己的兵力分散了,因为中路和左翼之间除山后道路外别无通道。反之,法军的配置则能够在几小时内迅速集中全部兵力,猛攻敌军各个孤立的部分。奥军中间只要有一部分失败,就必然使其他部分一同退却。

  4月10日,敌军中路司令阿尔然托将军占领了下蒙特诺特。11日,他向蒙特列则诺进发,企图经马多纳侵占萨沃纳。蓝庞上校受命守卫蒙特列则诺的三个多面堡。他得悉敌军动向后,派出一个实力雄厚的侦察队迎面去侦察敌情。侦察队在中午十二点和下午两点之间回营。阿尔然托企图立即攻占这几个多面堡,他连续发起三次攻击都被蓝庞击退了。敌军由于打得十分疲倦,所以改为坚守阵地,打算第二天再来围攻并占领这三个多面堡。博利厄率领所部于10日从左翼向热那亚前进。同日,他在沃耳特里前面进攻切尔沃尼将军。切尔沃尼整天坚守阵地。11日他占领富尔什山上的阵地,夜间又从阵地上撤下来,与本师(拉加尔普师)主力会合。12日拂晓前,拉加尔普师占领了蓝庞背后的蒙特列则诺附近的阵地。晚上,拿破仑率领奥热罗和马塞纳两个师,经卡迪邦山口和卡斯提拉措出现在蒙特诺特后面。12日拂晓时,蓝庞从正面进攻,拉加尔普和马塞纳从后方及两侧进攻,使阿尔然托陷于四面受敌的境地,遭到完全失败。敌军有的被击毙,有的被俘,有的溃散。四面军旗、五门大炮和二千俘虏都成了法军这一天的战利品。

  就在同一个时候,博利厄出现在沃耳特里,可是在那儿碰不到一个法国兵。他就在这里同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畅通无阻地来往。只是到了13日白天的时候,这位将军才得知蒙特诺特打了败仗,法军已进入皮埃蒙特的消息。于是他不得不迅速地把部队调过头来,重新沿着那条难行的老路撤退。是他自己制定的作战计划迫使他走这条路的。弯路走得很远,以致只有一部分军队能在两天后到达米莱西莫,而从沃耳特里和博克特两地撤退辎重则花了十二天。为了保护撤退,他不得不在那儿留下一部分军队。

  五

  4月12日,法军大本营移驻卡尔卡腊。皮埃蒙特军队退到米莱西莫,而奥地利军队退到迭戈。这两个阵地通过比斯特罗高地的皮埃蒙特旅团取得联系。皮埃蒙特军队控制着一条掩护皮埃蒙特的道路。科利带着他能从右翼撤回来的全部人马前来和他们会师。迭戈奥军据守着通往阿克维的道路(这条道路是通米兰省的捷径)的阵地。博利厄带领着他能够从沃耳特里撤回的全部兵力前来会师。这位将军如果能够守住这个阵地,他就能得到伦巴迪亚派来的全部援军。这样一来,皮埃蒙特和米兰省的两个主要门户就得到掩护了。敌人相信,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来加强这里的防御工事。不管法军由于蒙特诺特战役获得多大的优势,但是敌人在数量上的优势仍旧能够弥补自己的损失。而4月14日,米莱西莫战役却打开了去都灵和去米兰的两条道路。

  奥热罗率领法军左翼进抵米莱西莫。马塞纳率领中路朝比斯特罗和迭戈进发,而拉加尔普则率领右翼进抵卡伊罗高地。这样,法军从它的右翼到左翼共占了四法里宽的区域。敌军在占据了能控制博尔米达河两条支流的科萨里亚丘陵后,就以这个丘陵为右翼依托。但是在13日那天,奥热罗将军的部队(他们没有参加蒙特诺特战役)就赶来攻击敌军的右翼。攻势进行得非常迅速,以致不但把敌军赶出米莱西莫峡谷,并且包围了科萨里亚丘陵。奥国将军普罗维腊和他指挥的后卫部队二千人全被截断了。他在绝望的情况下奋勇突围,但被击退了。他躲在一座被毁坏的古堡里,筑垒自卫。从这个高地上,他看到准备第二天参战的撒丁军队右翼。他希望这些部队来搭救他。拿破仑懂得,必须在这一天(13日)占领科萨里亚堡寨。可是这个阵地非常坚固,几次攻击都不成功。次日两军会战开始。经过激战后,马塞纳和拉加尔普拿下迭戈,而梅纳尔和茹贝尔占领了比斯特罗高地。科利为救援科萨里亚所发起的一切进攻完全徒劳无效。他被击溃了,而法军则跟踪追击。普罗维腊这时完全绝望,只好缴械投降。敌人在我军第二十二猎骑兵团、第七骠骑兵团和第十五龙骑兵团①的四百名骑士沿着斯皮尼奥峡谷和沿着通阿克维大路的猛追猛打下,丢下了三十门套车的大炮、六十箱弹药和十五面军旗,同时还被法军俘虏了六千人。俘虏中有两名将军和二十四名高级军官。在最有决定意义的关头,总司令一直在各个战场亲自指挥。

  ①龙骑兵最初是一种以步兵队形(乘骑兵)作战的骑兵,后来为重装骑兵。现代外国军队中,仅指服装形式和其他骑兵部队不同的一种骑兵部队。——译者

  从这个时候起,奥军和撒丁军队的分裂就达到表面化了。博利厄把自己的大本营移到通往米兰省的大路边上的阿克维。而科利则去切瓦掩护都灵,并防止塞律里埃将军所部与主力会合。

  六

  然而,在4月15日早晨三点钟,奥地利的武卡索维奇掷弹兵师却窜到迭戈。他们是从沃耳特里经萨谢洛来的。法军在这儿仅留下几营人。掷弹兵轻易拿下了一个村庄,使法军大本营大为惊慌。法军大本营难于理解的是,敌人怎样会没有惊动法军布置在阿克维大道上的那些前哨而窜到迭戈的。拿破仑亲往战地,经过两小时激战后,夺回了迭戈;一师敌军差不多完全被生擒或被打死。将军的助手拉纽斯(后升师长,1801年牺牲在埃及亚历山大附近战场上)这次保证了我军的胜利。他在战斗的紧急关头,带领两营轻装部队,沿迭戈丘陵左方斜坡爬上去。为了阻止他们攀登高地,匈牙利掷弹兵队伍向他们猛冲。这两营法国兵向高地进攻三次,有两次被敌军击退,在第三次进攻时,拉纽斯用剑尖举起帽子,奋勇前进,因而取得胜利。他这种英勇行动是总司令亲眼见到的,因此他被提升为旅长。科斯将军和巴涅耳将军阵亡。他俩是从东比利牛斯方面军调来的。那个方面军的军官都显得非常勇敢和坚毅。

  拿破仑在迭戈第一次发觉了兰恩营长,并提升他为团长。兰恩后来成为帝国元帅和芒特贝洛公爵,显示了极大的才能。他积极参与了后来发生的一切事件。

  自迭戈战役以后,作战锋芒主要针对皮埃蒙特军队;而对于奥军则仅限于抗击。拉加尔普将军监视着贝耳博河边的圣巴内德托。博利厄在收集残部重行整编。由于粮食不足、运输不便,以及由于部队过境太多而耗尽地方物质,所以拉加尔普师团只得忍受困难,勉强在那个阵地上停留几天。师团里曾发生过抢劫事件。

  塞律里埃在加利西奥得悉蒙特诺特和米莱西莫两次会战情况后,就进占圣则奥瓦尼-迪-穆里阿耳托①高地,并在奥热罗抵达蒙策-切梅托的那天进入切瓦。科利在抵抗无效之后,于17日退出筑有坚固工事的切瓦兵营,渡过塔纳奥河,退到科萨利亚河西岸,而让右翼据守马多纳-维科。同日,总司令把大本营移驻切瓦。敌人在这里留有守军和一门来不及带走的野炮。

  ①原书这是法文“圣-让-迭-缪里阿耳托”(CeBCDEBCFGCHIJKELMNO),而不是意文“圣则奥瓦尼-迪-穆里阿耳托”(PEBCQRKOSEBBKQKCTUJKELSNO)。——俄文版编者

  法军抵达蒙策-切梅托以后,看到了极其壮丽的景象:展开在面前的是辽阔而肥沃的皮埃蒙特平原;波河、塔纳罗河和其他河流弯弯曲曲地向远方流去;在高得令人目眩的高山上白雪皑皑,象玉镯一样紧紧地环抱着这块富饶的乐土。一些奇妙的山峦象变魔术一样陷落下去,大自然把这些障碍物塑造得这样可怕,以致使它们象地狱的边缘;而人们又是不惜一切地以自己的艺术来使这些障碍物变得更加可怕。拿破仑在凝视那些高山以后说道:“汉尼拔②强行越过阿尔卑斯山,而我们却绕过它!”他的话说得很中肯,两句话把战争的意义和实质说透了。

  ②汉尼拔(公元前约247到183年)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著名的迦太基统帅,他的事迹见本书后面论攻击战一章。——译者

  法军渡过了塔纳罗河。现在,当它初次出现在平原上的时候,它就感到骑兵的必要了。指挥骑兵的斯田热耳将军从列泽尼奥附近渡过科萨利亚河,旋即侦察好地形。大本营移到位于科萨列亚河右岸的列泽尼奥城堡(靠近这条河流入塔纳罗河的入口处)。

  七

  4月20日,塞律里埃将军过圣米克列①桥去攻击科利军队的右翼,同时马塞纳将军则渡过塔纳罗河,迂回到科利军队左翼。但科利懂得自己的阵地不好,因此他当夜主动放弃了这个阵地,而转移到右翼,以便驻扎在芒多维附近。由于情势的巧合,当他来到圣米克列桥前面的渡口的时候,正碰到塞律里埃部队从桥上往下走。科利马上停下来,把数量上占优势的部队拉开,迫使塞律里埃后退。要是塞律里埃部下一个轻步兵团不忙于抢劫的话,他是能够在圣米克列坚持住的。22日,塞律里埃在托列过桥,马塞纳在圣米克列过桥,总司令在列泽尼奥过桥。三路大军都往芒多维进发。这时科利已在芒多维建筑了几座多面堡,右翼在马多纳-维科占领阵地,左翼在比科克占领阵地。塞律里埃攻下比科克多面堡,从而也就决定了芒多维战役的命运。这个城市连同它所有的军需仓库都落到胜利者手里。

  ①原书这儿是法文“圣米舍耳”(VGBCHKWGLM),而不是意大利文“圣米克列”(PEBCTKXELG)。——俄文版编者

  斯田热耳将军带着骑兵一千余人,顺着平原追击敌军。由于离开大部队太远,他受到了占据极其有利地势的勇敢的皮埃蒙特骑兵的反击。他在紧急关头还是作出了一切必要的、只有经验丰富的将军才能作出的决定。当他退回来和援军会合的时候,由于在进攻中受了致命的刀伤而倒下来了。缪拉上校率领三个骑兵团打退了皮埃蒙特军队,还追击了若干小时。斯田热耳将军是阿尔萨斯人,是一个优秀的骠骑兵军官。他在杜木里厄指挥的战争中,以及在北方的其他几次战争中曾作过战,他是一个活泼、精明和伶俐的人。他身上既具有年青人的特点,又具有成年人的长处。他是一个真正的战斗将军。他进入列泽尼奥后只几小时,总司令也到了那儿。总司令对他提出的无论什么要求,他都在死前两三天内全准备好了:隘路和浅滩已侦察明白,向导已找好,神父和邮局人员都已讯问完毕,和居民的关系已安排妥贴,向各方面都已派出侦探,邮局所有信件都已缴获,其中可以提供军事情报的信件都已译出并已研究好,还采取了各种办法修整粮仓。可惜他是一个近视眼,在他的地位来说,这个缺陷对他是非常不幸的。

  在这次战役中,皮埃蒙特军队损失了三千人、八门大炮和十面军旗,还有一千五百人被俘虏,俘虏之中有三名将军。芒多维战役后,总司令进驻凯拉斯科。塞律里埃前往福萨诺,奥热罗前往阿耳巴。博利厄率领一半兵力从阿克维出发,向尼斯-得拉-帕耳亚前进,企图用佯攻姿态支援皮埃蒙特军队,可是他来得太晚了。他得悉凯拉斯科停战消息后,便向波河退却。

  八

  法军三路纵队于同一时间分别进入凯拉斯科、福萨诺和阿耳巴。科利的司令部原驻福萨诺,塞律里埃将军把他从那儿撵跑了。

  凯拉斯科位于斯土腊和塔纳罗两河汇流处,是一个很大的要塞,可是因为不是处在边界上,所以装备很差,而且没有一点军粮。但是占领这个要塞十分重要。法军立即修缮要塞,使它完善起来;炮弹仓库立刻得到充实,一切必要的武器应有尽有。法军前卫渡过斯土腊河,前进到勃腊城(一个小城)。同时塞律里埃的部队也走近了,这就使得法军能通过庞特-德-纳瓦和尼斯取得联系。而尼斯开始把补给品和炮兵所需物资运来了。法军在最近几次战役中缴获了许多大炮和马匹,其中有许多是在芒多维平原上缴获的。进入凯拉斯科后只几天工夫,法军就有了六十门大炮。这些大炮弹药充足,并且有良好的套马。

  士兵们在十天缺粮以后,已源源不断地获得接济。抢劫和胡作非为的现象(这是军队迅速前进的寻常后果)已消灭了。军纪业已恢复。在这个资源丰富的美丽国家里,法军迅速改变了自己的面貌。顺便说说,军队的损失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大。迅速的进军,士兵的敏捷行动,特别是攻击敌人的艺术(每次战役中法军人数至少与敌人相等,实际上,常常超过敌军人数)和军队所得到的经常胜利,这一切保全了许多士兵的生命。何况损失的士兵及时地得到了补充,因为胜利的消息和芒多维平原富庶的传说一传开,士兵们就从一切集合站,从热那亚的里维埃腊的各个医院,经过各个山口陆续到来了。在此以前法军的穷困是无法形容的。比如多年之中军官每月仅得八法郎薪饷,参谋人员全都没有马骑。在贝尔蒂埃元帅的文卷中,还保存着在阿耳班加发出的一个命令,其中竟有每位师长奖励三个金法郎的话。

  凯拉斯科离都灵十法里,离亚历山大里亚十五法里,离托尔托纳十八法里,离热那亚二十五法里,离萨沃纳二十法里。撒丁宫廷慌作一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它的军队士气沮丧,一部分被消灭了。奥军只想怎样保护米兰。整个皮埃蒙特都非常紧张。宫廷威信扫地。它只好向拿破仑屈服,请求停战。许多人主张法军向都灵推进,可是都灵是一个坚固的要塞,要有重炮才能打开它的城门。撒丁国王还有许多要塞。尽管法军刚刚得到了胜利,可是只要受一次极小的挫折,只要命运有一点极小的变化,就可能使一切颠倒过来。两支敌军虽然被打败了,可是它们合在一起人数上还是超过法军,并且它们还有很多炮兵,特别是有尚未受过损失的骑兵。

  尽管法军打了胜仗,它还是有点不安。它会为更大规模的战事所吓倒。军官们、甚至将军们都不能够设想,用这样少的炮兵、这样差的骑兵和这样弱的步兵(由于疾病和远离法国而日益削弱),怎么可以去征服意大利。总司令在凯拉斯科向士兵们所下的命令里,反映出了军队的这种情绪。

  “士兵们!你们在十五天内赢得了六次胜利,缴获了二十一面旗子和五十五门大炮,攻下了几座要塞,征服了皮埃蒙特的最富饶的地方,你们捉住一万五千名俘虏,你们杀伤一万多敌人。

  “在此以前,你们为那些不毛之山而战,并在那些山岩上留下了你们的荣誉,可是这些山岩对祖国却是毫无裨益的。现在由于你们的功勋,你们可以同荷兰和莱因方面军并驾齐驱了。

  “你们什么也没有,什么都得自己操心。你们没有大炮打了胜仗,没有桥梁能够过河,没有鞋穿能够急行军,你们休息时没有酒喝,甚至常常没有粮食吃。只有共和国的军队,只有自由的战士才能够忍受你们所忍受的一切。士兵们,为此应当感谢你们!有功必赏的祖国正在以自己的繁荣昌盛来答谢你们。如果你们,土伦的胜利者们,曾经预言过1794年的不朽的战争,那么,你们现在的胜利就预示着面前还有更光荣的战事。

  “奥地利和皮埃蒙特两国军队不久以前遭到你们勇敢的攻击,现在它们恐惧万状地在逃避你们了。以前嘲笑你们穷困,以梦想你们的敌人打胜仗为乐事的那些荒淫无耻的人们,现在吓得惊惶失措、胆战心惊了。可是,士兵们,你们还不能万事大吉,因为你们还有仗要打。无论是都灵或米兰你们还没有拿下来。那些杀害巴斯维尔的凶手还在践踏着赶走塔尔克维尼的胜利者①们的骸骨。据说,你们中间有些人的勇气减少了,他们竟宁愿回到亚平宁山和阿尔卑斯山的山顶上去。不,我不相信真有这回事。蒙特诺特、米莱西莫、迭戈和芒多维等战役的胜利者们,正满怀着把法国人民的光荣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的热烈的愿望!……”

  ①塔尔克维尼是传说中古罗马的最后一个国王,他的暴政激起罗马起义,结果他被驱逐。共和主义者在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塔尔克维尼的胜利者指这些共和主义者。——译者

  停战会议在大本营驻扎的萨耳马托里斯(当时是撒丁国王宫廷长官,后任拿破仑的宫廷长官)的家里举行。皮埃蒙特的拉土尔将军和拉斯·科斯提上校②作为国王代表参加了会议,拉土尔伯爵是个老军人,撒丁陆军中将。他敌视一切新思想,他受的教育不多,能力平庸。拉斯·科斯提上校是萨瓦人,他正是在精力充沛之年。他能言善辩,非常机智,给人良好的印象。法军所提的条件是:国王必须退出反法联盟,并派全权代表去巴黎缔结最后和约;在这以前暂时保持停战状态。切瓦、科尼和托尔托纳(或者亚历山大里亚)等地连同它们所有的大炮和仓库应立即一并移交法军。法军将占领停战协定签字前所占领的一切地方。所有通往各地的军用道路均任法军自由通行,法军可从军部回法国或由法国至军部。瓦兰察的那不勒斯军队要撤出去,把该地立即交给法军,直到法军完全渡过波河为止。地方警察必须解除武装,正规军要分驻各地作为警备队,无论如何不得引起法军不安。

  ②皮埃蒙特军队的参谋长。——法文版编者

  现在对业已陷于孤立的奥地利军队就可以深入伦巴迪亚进行追歼了,而阿尔卑斯方面军就可以抽调一部分军队到意大利战场上来。法军同巴黎的交通线已经缩短一半。最后,即使督政府不同意和议,但是进军所需据点、组成攻城纵队和围攻都灵本身所需要的炮弹仓库都已到手了。

  九

  在签订停战协定和占领科尼、托尔托纳及切瓦等要塞以后,产生了一个问题:要不要再前进以及前进到什么时候为止?有些人认为,根据停战协定,所有要塞都已降服,而皮埃蒙特军队同奥地利军队已经分开,这说明停战是有利的。但是,在深入意大利以前,利用已获得的条件在皮埃蒙特和热那亚首先掀起革命是不是更有利些呢?

  法国政府有权拒绝和谈并以最后通牒来提出自己的要求。可是后方假若不平安,而冒昧离开本国这样远并且渡过提契诺河,那是不合乎策略的。

  在撒丁的王公们忠于法国的时候,对法国是有利的;但是他们一旦改变自己的政策,那也最容易使法军遭到失败。对于这个宫廷里的法国敌人的一切意图不要抱有丝毫的幻想。贵族和僧侣统治着这个宫廷,他们都是共和国的不可调和的敌人。如果法军前进并受到挫折,那么,从他们的仇恨里能期待什么呢!?甚至连热那亚也值得大大的怀疑,因为在那儿统治的仍旧是寡头政客,而法国的拥护者尽管人数很多,但对政局不起作用。热那亚的资产阶级分子是能言善道的雄辩家,可是他们的能力也仅止于此。寡头政客在那儿当权,掌握着军队,拥有方塔纳-布奥盆地和其他地方的一万农民,这是在必要时可以号召来支援他们的人。渡过提契诺河以后究竟应当在哪儿停住呢?需要不需要渡过阿达河、奥利奥河、明乔河、阿迪杰河、布兰塔河、皮亚韦河、塔利亚曼托河和伊臧措河呢?在自己的后方留下这样多怀着敌意的人是否明智呢?为了平安地前进,法军在所有被占领国家建立自己的据点,更换政府,让那些和我们观点一致、利害相同的人掌权,是不是更好些呢?如果法军到达威尼斯领地,会不会迫使这个拥有五万军队的共和国站到敌人那一边去呢?

  有些人不同意下面这个意见:法军应当利用自己的胜利,而且只应当停留在有着最好防线可以抵御奥军的地方。这道防线必须越过蒂罗耳和弗里乌尔,这就是阿迪杰河。它可以掩护整个波河流域,穿过中意大利和下意大利,孤立曼图亚要塞,并且十之八九可以在敌军改编并来支援它之前拿下。

  维拉尔元帅不懂得这个基本道理,所以他在1733年达不到战争目的。他在这一年10月带领五万人驻在维则瓦诺兵营里,他面前没有敌军。他可以把军队开到任何地方去。但他却象观察员一样,仅仅把部队配置在奥利奥河一带和波河两侧。三个月以后,奥将梅尔西就把部队开到谢腊尔奥来了。虽然库阿尼元帅在1734年所统率的部队比敌军多得多,并且在帕尔马和瓜斯塔拉附近接连两次会战中都获得胜利,但他从这种优势中没有获得任何好处。他只是时而在波河这一岸,时而在波河另一岸曲折行进。

  如果这两位将军熟悉意大利的地形,那么,维拉尔元帅从11月开始就应该占领阿迪杰河的阵地,从而越过整个意大利,而库阿尼元帅则应当利用自己的胜利把部队尽速地开到那儿。

  部队驻在阿迪杰河一带,就有可能筹集军队所需的一切费用,因为可以把这些费用摊在皮埃蒙特、伦巴迪亚、波伦亚教徒区、斐拉拉教徒区、帕尔马公国和莫德纳公国的广大居民身上。

  害怕威尼斯反对法国吗?阻止这点的最好方法是在几天之内把战争移到它的边境上去。它对战争全无准备,也没有时间作出决定和改组军队。如果法军留在提契诺河右岸,那么,奥军就会迫使这个共和国跟他们一道作战,或者它自己会由于政治情绪的驱使,主动投到奥军怀抱里去。对于撒丁国王可以不必害怕了,因为他的民军业已解散,英国人已停止给予津贴,而国内情况又混乱不堪。不论宫廷采取什么决定,不满意它的人数是会增加的。盛极而衰的时期来到了。它只剩下一万五千到一万八千军队。这点军队分散在许多城市里,仅够维持内部的治安。

  另一方面,维也纳宫廷对都灵政府的不满将会增长。维也纳会责备都灵政府在初次失败之后就垂头丧气,对整个战局悲观失望。其实,1705年维克多·阿美德伊在卡萨诺附近被万多姆打败后完全不是这样的。当时叶甫根尼亲王被击退到伊泽奥湖岸,三支法军占领了他的全部领地,甚至包括尼斯领地。他仅剩下都灵,但他仍旧坚守,继续和奥国保持联盟。第二年叶甫根尼亲王冒险进军,在都灵会战中命运之神使他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维克多·阿美德伊对奥地利的忠诚在这次会战中得到报偿:他收回全部领地。

  不必害怕热那亚那些寡头政客。阻止他们蠢动的最可靠的保证,是他们从自己的中立地位中所能捞得的巨大利益。要想在皮埃蒙特及热那亚保卫自由原则,就必须燃起内战之火,唤醒人民起来反对贵族和僧侣,而这就意味着要承担破坏社会秩序的责任,因为这种斗争总是会带来打乱社会秩序的后果的。相反,法军抵达阿迪杰河以后,就可以占领奥国王朝在意大利所管辖的一切诸侯国家和教皇在亚平宁山脉这一边的所有领地,它就可以宣传自由原则,唤醒意大利的爱国者起来反对外国的统治。没有必要挑起各阶层公民间的纠纷,因为贵族、市民和农民会团结前进,共同复兴意大利祖国。“Italiam!Italiam!”①的呼声响彻米兰、波伦亚和维罗纳,它产生了非常神妙的作用。这种呼声也响遍提契诺河右岸,它将使意大利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自己不向前推进呢?”

  ①“意大利!意大利!”。——俄文版编者

  总司令的首席副官缪拉上校奉命携带三十一面军旗和在凯拉斯科签订的停战协定前往巴黎。他带着这样多的战利品,带着撒丁国王屈服投降的文件,经蒙谢尼斯到达巴黎。这件事在首都引起巨大的欢腾。他到达以后,在米莱西莫战役后启程经尼斯这条道路前往巴黎的副官尤诺也到了巴黎。

  法军业已完全占领的阿耳巴省是皮埃蒙特境内反对王权最激烈的一个省,也是革命风潮最猛烈的一个省。这儿早已发生过革命风潮,稍后重又发生。假使还必须和撒丁国王进行战争,那么正是在这个地方,法军可以得到支持,并且可以找到发动起义的最大可能性。

  由此可见,计划的头一部分在两周之内完成了。法军获得了巨大的战果:阿尔卑斯山脉中皮埃蒙特的要塞失陷了,联军被削弱了,能够出兵六、七万以及由于自己的地位能够起更大作用的一个强国消失了。

  这次战争开始后的一个月内,国家立法机关五次通过决议(4月21、22、24、25和26日),表彰意大利方面军为祖国作出了贡献,并且每个决议都是为了新的胜利而作出的。

  按照凯拉斯科的停战条件,撒丁国王派列韦耳伯爵前往巴黎,商谈最后和约的条件。和约终于缔结了,1796年5月15日签字。根据这个和约,亚历山大里亚和科尼两座要塞交给意大利方面军,苏札、勃鲁涅托、厄克集耳等要塞予以拆毁,阿尔卑斯山山口全部开放。这等于撒丁国王向共和国无条件投降,因为除都灵和巴尔要塞以外,他再没有其他设防的据点了。  

前一页
回目录
后一页
秀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