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进化》

艾.爱因斯坦 利.英费尔德著 

 

新版序

 

 

    这本书的第一版问世于20多年以前。此后,爱因斯坦去世了。他是这本书的主要作者,他也许是永远受人崇敬的一个最伟大的科学家。本书问世以后,物理学又有了空前的发展。这里只要提一提原子核科学和基本粒子理论的进展以及宇宙空间的探索成就就足以说明一切了。不过这本书只是讨论物理学的重要观念,它们在本质上仍然没有变化,所以书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极少。就我所能看到的,只须作下列几个小修改而已。 

    第一,这本书是讨论观念的进化的,并不是一种历史记载。因此,书中所提到的日期往往是约略的并常常以“……许多年以前”的语调来表述的。例如,在第四章“量子”的“光谱”( 188页)一节中,我们是这样提到玻尔的:“ 他的理论,建立于 25年以前……” 由于这本书在 1938年初次出版,所以25年以前” 是指 1913年,即玻尔的论文发表的那一年。因此读者必须记住,所有类似的表述都是对1938年说的。 
    第二,在第三章“场,相对论”的“以太与运动”一节( 118页)中,我们写道:“ 这两个例子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不过所难的是在这两种情况中我们都必须以约 400米每秒的速度奔跑,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将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速度是可能实现的。” 而今天每个人都知道,喷气式飞机已达到超声速的速率了。 
    第三,在同一章的“相对论与力学”一节( 139页)中,我们写道:“…… 从最轻的氢起到最重的铀止 ……” 这已经不再是正确的分类方法了,因为铀已经不再是最重的元素。 
    第四,还在第三章的“广义相对论及其实验验证”一节( 169页)中,我们对水星的近日点移动是这样写的:“ 由此可见,这种效应是极小的,因而要在其他与太阳相距较远的行星中去发现这个效应更是没有希望了。 ” 现代的测量技术已经揭露出这种效应不但对水星来说是正确的,而且对其他行星来说也是正确的。这个效应虽然很小,但是看来它跟理论是相符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造卫星的这种效应也能被检验出来。 
  在第四章“量子”的“几率波”一节( 196页)中,我们对单电子的衍射是这样写的:“ 不用说,这是一个理想实验,它事实上不可能实现,不过很容易想象而已。 ” 这里值得说明一下,在 1949年,一位原苏联的物理学家V.法布里康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已完成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里观察到单电子的衍射。 
  有了这几点修改,这本书就成为一本新版本了。我不愿把这些小小的修改引到正文中去,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既然是跟爱因斯坦共同写的,就应该让它保留为我们原来所写成的那样。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本书在他去世之后像他所有的著作一样,还是一直在流传下去。 
英费尔德 
华沙,1960年10月

回目录
后一页
秀莎网